近日,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黄娟带领专业必修课《公共政策理论与前沿问题》的9名博士生,走进成华区下涧槽社区,围绕基层治理中的公共政策主题开展实地调研,沉浸式感受基层社区在的普法宣传、慈善实践、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创新探索。
调研首站来到二仙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中心内的残疾人手工艺作坊吸引了调研团队的重点关注,学员们通过指尖技艺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区的场景,生动展现了社区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与慈善帮扶的落地实践;多样化的活动场地则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成为培育邻里互助氛围的重要空间。

而后,师生一行继续走访社区文工团、施明宽面塑工作室、成华工匠工作室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社区文工团,师生们了解到文艺爱好者通过公益演出、文化宣传等形式,将慈善理念融入艺术创作与传播,丰富社区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传递互助向善的正能量;施明宽面塑工作室与成华工匠工作室中,非遗技艺传承人与工匠们不仅坚守技艺传承,更积极开展公益教学、技艺帮扶活动,以“匠心”赋能慈善,让传统技艺成为连接社区情感、推动慈善文化扎根的纽带。运动广场上居民休闲健身的活力场景、下涧槽宿舍区的邻里温情,让调研团队直观感受到社区的生活氛围与人文底色。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调研团队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社区在慈善项目策划、志愿者队伍建设、困难群众帮扶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与机制。

作为社区慈善文化实践的“标志性空间”,“邻里月台”成为此次调研的重点关注对象。社会组织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主任刘飞和二仙桥街道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文博为调研团队系统介绍了“邻里月台”的建设初衷与运营模式:“我们打造‘邻里月台’,就是想把慈善服务从‘办公室’搬到居民身边,让大家出门就能参与、随时就能受益。目前月台不仅有便民工具借用角、爱心物资捐赠站,还依托党员、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常态化开展‘银发陪伴’‘儿童托管’‘爱心义卖’等活动”。

调研团队与两位居民代表展开深入访谈,并进行现场提问。刘黄娟老师总结道:“‘邻里月台’把慈善从‘抽象理念’变成了‘可触摸的生活场景’,居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正是社区慈善文化能够持续生长的关键,也是慈善政策真正发挥作用的平台,是真正可以往来的‘站台’”。学生们表示,此次调研让大家走出校园、贴近基层,深刻认识到社区是慈善文化培育的重要载体,是各种领域的政策实现的载体,对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样本,也为更好地学习《公共政策理论与前沿问题》提供了启示和帮助。

撰稿:刘黄娟 焦嘉琦
校审:李世界
编委:陈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