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成果

2025/09 喜报|我院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再创新高

发布日期:2025-09-12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l 立项信息

项目负责人:金浩

项目名称:绿色产业政策驱动下的低碳转型发展:企业响应、集团协同与产业链溢出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l 内容简介

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传统环境和产业政策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复杂需求,绿色产业政策成为重要工具。然而,受限于分析框架和数据可得性,现有研究未能有效考量绿色产业政策对经济与环境的协同推进效果,也缺乏对政策净福利效应的评估。此外,尚未深入探讨政策能否在企业集团内部及产业链层面产生协同效应,促进更大范围的企业低碳发展。有鉴于此,面向绿色低碳发展这一国家重大需求,本课题拟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基于企业税调和工商注册微观大数据,评估绿色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绩效的影响,并识别理论机制、进行政策成本—收益分析;其次,构建企业集团所有权网络,探究政策对集团内非绿色企业的低碳耦合协同效应;最后,基于上下游供应商与客户网络关联数据,考察绿色产业政策的碳减排溢出效应。本课题不仅深化绿色产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还有望为政府优化政策和企业低碳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l 负责人介绍

金浩,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与兴趣为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气候变化经济与社会效应、企业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学术月刊》等中文核心期刊,以及 Energy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Climate Change Economics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等英文SCI/SSCI期刊。

金浩


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l 立项信息(一)

项目负责人:谢鹏鑫

项目名称:新业态劳动纠纷智慧调解的地方实践模式与优化路径研究

项目类型: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l 内容简介(一)

该项目旨在解构当前我国三类地方实践模式的运行困境、效能差异与作用机制,探索构建数智协同调解模式,助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l 负责人介绍(一)

谢鹏鑫,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劳动关系与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在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中国行政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本。主持国家社科、四川省和成都市社科项目,主研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谢鹏鑫

l 立项信息(二)

项目负责人:周魅

项目名称:医保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成效评价与长效机制研究

项目类型:国家社科青年项目

l 内容简介(二)

该项目聚焦医保战略购买视角,构建创新药多维价值评估体系,实证评估医保政策实施成效,探索建立价值为导向的医保支持创新药发展长效机制。

l 负责人介绍(二)

周魅,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供给与医务人员负担等。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四川省自科项目等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在《经济科学》、《China Economic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周魅


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l 立项信息(一)

项目负责人:陈涛

项目名称:整体性治理视角下战略备份产业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项目类型:西部项目

l 内容简介(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2024-2035)》提出“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因此,从战略安全和区域创新层面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形势紧迫。鉴于我国区域经济基础与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有必要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构建战略备份产业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须与战略备份产业实现供需适配,构建需求牵引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以“四链”融合的底层逻辑搭建跨域跨界多主体协同育人治理框架,增强腹地高校支撑国家战略的治理能力。

l 负责人介绍(一)

陈涛,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教育微观决策、青年发展与人才政策研究。

陈涛

l 立项信息(二)

项目负责人:王思懿

项目名称:服务强国战略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模式变革研究

项目类型:青年项目

l 内容简介(二)

该项目主要聚焦高校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模式变革,重点探讨当前评价实践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及其成因,并探索构建能精准评估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潜力的“发展力”评价模式。通过实证检验将其用于预测青年科技人才未来的创新潜力,尝试建立基于发展潜力的高校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鼓励创新的长周期稳定支持机制。

l 负责人介绍(二)

王思懿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政策与管理、区域教育治理与学术职业、教师评价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近五年来已在《教育发展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以及“School Mental Health”、“Quality & Quantity”等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获《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四川省社科重大子课题。参编《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21-2023》、《中国西部开发开放报告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专著。担任第三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教专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委会会员、CSSCI来源期刊《重庆高教研究》青年学术委员会成员。曾获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第三届《江苏高教》中青年优秀论文奖、2024年《重庆高教研究》优秀论文奖、2024年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等荣誉。

王思懿

未来,学院将继续紧密围绕全面推进“新财经”战略升级和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提升学院有组织科研能力,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工作谋划、系统集成与资源整合,推动成果多元化与转化应用,全面提升科研水平与学科核心竞争力,为学院高质量科研发展持续赋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