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动

劳动经济与劳动政策研究所举行2025年第二十五次学术午餐会

发布日期:2025-04-07

41日中午1200-1330,我院劳动经济与劳动政策研究所在通博楼112举行第二十五次学术午餐会。劳动经济与劳动政策研究所钟慧、曹冬梅、蔡郑宇老师出席会议,谢鹏鑫老师线上参与,劳动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会议。本次学术午餐会由2024级劳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雷熙玲分享文献和2023级劳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何佳怡汇报研究进展,2023级劳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戚晴主持。

雷熙玲分享的是2023年发表在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上的一篇文献《The motherhood penalty in China: Magnitudes, trends, and the role of grandparenting》。文章基于CFPS2010-2018年的数据探讨了为人父母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发现,成为母亲会对女性的劳动成果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这种影响恢复得更快,并且在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巨大的性别不平等方面,生儿育女所起的作用有限。进一步分析发现祖父母帮助照顾孩子可能在缓解母性效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文章通过利用伪面板数据模拟事件分析,刻画出了中国在1980年代到2010年代的母职惩罚逐年递增对的趋势。

 

何佳怡汇报了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母亲初婚年龄与子女人力资本积累》。该研究使用CFPS2010-2022的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旨在探讨母亲的初婚年龄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受教育程度、高中辍学率、大学入学率,以及母亲初婚年龄影响子女的人力资本积累的机制。研究发现:母亲初婚年龄对子女的人力资本呈现出倒U形的影响,在25-26岁之前结婚,子女人力资本会随着初婚年龄的推迟而提升,而超过这一阈值则会降低子女人力资本。前半段上升的机制可能在于家庭资产的增加和生育数量的减少,而后半段下降的机制可能在于母亲错过最佳育龄期而导致健康水平下降,进而影响子女人力资本。

老师们依次对两位同学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对于雷熙玲的文献分享,老师们针对疑点给出了细致解答,对文章的重点部分作了充分解析,重点提出文章值得学习之处。针对何佳怡的论文选题,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并指出与初婚年龄相比,初育年龄对子女人力资本的影响会更为直接,建议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纳入对初育年龄的探讨。此次午餐会的成功举行在科研和学术写作等方面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启发,为各系所间师生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学院整体的学术氛围提升。欢迎其他系所的老师同学们继续关注与参与劳动经济与劳动政策研究所的学术午餐会,增进学科间的学术交流。

 

撰稿:戚  晴

校审:曹冬梅

编委:陈朝兵

关闭